1月14日訊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12日消息,《“十三五”生物產業發展規劃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日前正式印發。《規劃》的編制旨在進一步夯實生物產業創新基礎,促進現代生物技術更多惠及民生,著力打造生物經濟新動能。
隨著現代生命科學的快速發展,靶向藥物、細胞治療、基因檢測、智能醫療器械、可穿戴設備等生物醫藥新技術的價值逐漸凸顯,醫藥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也水漲船高。筆者總結了5個關鍵詞,看《規劃》如何描繪醫藥產業未來發展趨勢。
1、4.5萬億
數日前,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吳海東公開表示:“2016年醫藥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.4%,在全部十二個工業行業里增速最快。另外,醫藥行業占全部工業的比重達到3.3%,銷售收入增幅6.5%。”
根據《規劃》內容,到2020年,我國醫藥工業銷售收入將達到4.5萬億元,增加值占全國工業增加值3.6%。預計在“十三五”期間,醫藥工業仍然會保持快速增長勢頭,中醫藥、健康服務、可穿戴設備、基因檢測等領域或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。
2、轉化醫學
《規劃》明確提出,要以臨床用藥需求為導向,促進轉化醫學發展,在腫瘤、重大傳染性疾病、神經精神疾病、慢性病及罕見病等領域實現藥物原始創新。同時,要以臨床價值為核心,在治療適應癥與新靶點驗證、臨床前與臨床試驗、產品設計優化與產業化等全程進行精準監管,實現藥物精準研發。
近幾年,轉化醫學概念受到熱捧,其含義是將基礎研究的成果轉化成為提供患者的實際治療手段,強調的是從實驗室到病床旁的聯接。《規劃》要求藥品的創新研發,要以臨床需求為導向、臨床價值為核心,做到有的放矢,真正將研究成果運用到臨床治療上,保障人民健康并產生直接經濟效益。
3、基因檢測
基因檢測是20世紀人類自然科學三大工程之一的基因工程的重要成果,但直到近兩三年才真正走進人們的視線。基因檢測可在輔助診斷、產前篩查、疾病治療等諸多領域發揮作用,被看作現代生命科學發展的一個新里程碑。
當普通民眾還在感嘆基因檢測的神奇之處時,我國已計劃讓基因檢測技術走進千家萬戶。《規劃》提出,要通過生物產業的發展,使基因檢測能力(含孕前、產前、新生兒)覆蓋出生人口50%以上,在產前胎兒罕見病篩查、腫瘤、遺傳性疾病等方面實現精準的預防、診斷和治療。這對我國基因檢測市場上超過150家的服務機構來說是一大利好。
4、中醫藥健康產業
《規劃》提出,要持續推進中藥技術標準化,提升中藥質量及全產業鏈的規模化協調發展,創新和培育名優中成藥大品種和中藥健康產品,打造現代化中藥企業和規范化中醫藥養生保健示范基地。到2020年,中藥健康服務業的發展基本滿足人民群眾的中醫藥健康服務需求,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。
國務院去年印發的《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(2015-2020年)》就提出要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領域,包括中醫醫療、預防保健、養生養老、健康旅游等,涉及中藥、中醫診療設備、保健產品等相關支撐產業。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,人民的健康需求日益多元化,相信中醫藥健康服務產業及支撐產業將迎來發展良機。
5、高品質醫療器械
可穿戴設備、3D打印、仿生材料、人造器官……醫療領域的新寵們正快速改變人類的醫療方式,而這一切都建立在高科技材料和高品質設備的基礎上。我國制造業雖然經過了幾十年的奮力追趕,但在某些尖端制造領域仍然相對落后,最近被熱議的圓珠筆就是例證。高、精、尖醫療器械對于很多國內生產企業來說仍然是一塊未曾涉足的“處女地”。
為了破除國內企業長期的低端化、同質化惡性競爭,《規劃》提出:發展高品質醫學影像、先進治療、精準化檢測設備等臨床主要診療醫學裝備;推動生物技術與材料技術的融合,加速仿生醫學、再生醫學和組織工程技術的發展;推進增材制造(3D 打印)技術在植(介)入新產品中應用。預計到2020年,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年產值可達6000億元。
地址:內蒙古赤峰紅山經濟開發區 郵編:024000 郵箱:tqyyzs@163.com
電話:400-666-3880 0476-8210939 工作時間:周一至周五:08:00-16:30
Copyright © 內蒙古天奇中蒙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蒙ICP備07003453號;